每個人或多或少做過以下這些事:開學前一天才開始拚暑假作業、5月31日才報稅、過了期限才去繳信用卡費、開會前一天才熬夜做簡報、答應帶全家去度假卻遲遲沒有規畫……

拖延「明知無法逃避的事」,是人性普遍的弱點。因為「拖延」所帶來的痛苦,小則使你自責懊悔、罰錢了事,大則影響工作升遷、家庭關係。即使每一次在解脫了因為拖延而導致的身心煎熬之後,你都會咬牙切齒地發誓「下次一定要早點開始」,但每到了下一次,你仍是眼睜睜地看著最後期限,從時間綽綽有餘變成迫在眉睫。

更氣人的是,每當拖過了截止期限的那一剎那,我們心裡很清楚,自己其實是有能力及時完成的,結果卻因為礙於時間不足,而交出較不完美的成果。為什麼會這樣?

《拖延心理學》一書指出,每個人都被不同的拖延基因主宰著。多數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只思考「想完成什麼」,卻沒有考慮在時間、資源等限制或干擾之下「能夠完成什麼」,以及必須經歷的步驟,致使可被完成的目標過於模糊,難以堅持到底。

另外有些人是「想完成太多事」、承諾過度,臨到最後期限時,執行能力就被註定無法如期完成的焦慮所擊垮;還有一種人是完美主義者,不把計畫設想到無一失,就不願意開始執行;最後一種人則是容易分心衝動、缺乏紀律,只要「感覺不對」,就全面棄守。

無論是基於何種心理因素,拖延永遠只是讓事情延緩、而非消失,不但無法讓你在拖著不做時心頭輕鬆,還會讓真正該做的事受到擱置、讓原本可以得到的更好成果打折扣。

曾有人向英特爾(Intel)創辦人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請教如何改變「拖延」的壞習慣,他的建議是:「馬上就動手做。」這樣,就不會再被那些「該做卻沒做」的事糾纏了!

出自經理人網站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0/id/2655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拖延 期限 迫在眉睫
    全站熱搜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