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發作時,總是令人忍不住想要透過搔抓來止癢。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傳統中醫稱這種皮膚病為瘖瘧、風隱疹,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受冷熱刺激、喝酒、接觸過敏原等,屬於發作性、搔癢性、局部性皮膚膨疹,很多患者發病時會自然消退,但若已搔癢難耐者,可依類型辨證治療。

原則上,蕁麻疹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發作時間通常不會超過一天,但慢性卻可以持續或斷斷續續達六周以上。廖醫師指出,有很多患者常誤以為蕁麻疹跟麻疹是同類型的皮膚病,其實不然,這種皮膚病是患者接觸過敏原、喝酒、冷熱環境等誘發因子而發生的癢疹,患處呈紅色浮腫狀態,常常隨著抓癢而愈抓愈癢,搔癢範圍也可能會擴大。

廖桂聲醫師進一步指出,也有民眾認為,當肝火太旺的時候,皮膚就會出現蕁麻疹,所以會想要清肝、清血,甚至於自行購買藥物使用,然而,這種皮膚病跟肝功能沒有關係,因此,民眾最好不要自行服用或塗抹藥物,以免適得其反,到最後還可能造成不良的反應。

中醫可根據不同類型的蕁麻疹進行診治,但患者也應該避開誘發因子,譬如禁止喝酒、避免受到冷熱環境刺激等,以免因為受刺激而導致病情時好時壞。飲食方面,忌食芋頭、芒果、桂圓、荔枝、冰品等,以及辛辣類、海鮮類、油炸類食物。

 

來源    http://news.msn.com.tw/news3098394.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