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野溪戲水,要小心鉤端螺旋體感染。彰化基督教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育霖提醒,鉤端螺旋體感染症狀與感冒非常相似,如果不盡早治療,可能引起器官衰竭,因此玩水後一旦出現類似感冒症狀,服用藥物症狀還是未見改善,最好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李育霖醫師指出,鉤端螺旋體多存在野生動物、小狗、小貓的尿液中,當溪水、河水或積水受到汙染,人身上有傷口又接觸受到受汙染水源,鉤端螺旋體很容易就會趁虛而入。當颱風風災、水災積水未退,鉤端螺旋體也可能四處橫行。

鉤端螺旋體感染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疼痛、黃疸等,由於血管會發炎,病情一拖延就可能造成肝臟衰竭、腎臟衰竭。鉤端螺旋體多為野生,不容易培養,潛伏期有時達一星期,症狀又和感冒很類似,因此不易找出病因。只要能盡快確診,使用盤尼西林,症狀就會逐漸獲得改善。

除了鉤端螺旋體感染外,去野溪戲水還可能感染單孢菌、阿米巴原蟲等,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患者傷口受感染時會出現紅、腫、熱、痛等局部發炎反應。如果是去海邊,則要注意海洋弧菌感染,特別是肝硬化患者受感染,病情往往急速惡化,治療上會非常棘手。

李育霖醫師提醒,如果腳上、身上帶有傷口,盡量不要去野溪、海邊戲水,尤其是肝硬化、糖尿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感染風險。一般人玩水時,也盡量別跳水,或把頭埋在水中,以免寄生蟲等由鼻腔進入體內,造成感染威脅。

夏日戲水防曬要做好,亞東醫院家醫科醫師朱育瑩建議選擇係數足夠的防曬產品,如SPF50以上,且要有防水性,並依流汗程度定時補擦防曬。

像是到游泳池,建議在遊完後,使用除氯的沐浴乳、洗髮精等;朱醫師表示,因為氯會讓頭髮變得乾燥、粗糙、易斷;氯也會讓皮膚變得粗糙、乾燥。

若是與親友到溪邊玩水,千萬別為了耍酷,而從石頭上往下跳。當水底狀況不明時,不可跳水、嬉戲,以防不測。每年都會發生有人因跳水而不幸死亡的案例,或是因跳水而發生腳抽筋等情形。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表示,溪流水域深淺不一,水溫差別甚大,水底卵石溜滑,應注意身體是否能適應。

若到海邊戲水,則應注意別被海邊的垃圾弄傷、水母螫傷等。朱醫師表示,大部分的水母都是有毒的。另,曾經有人在海邊被遺棄的針頭給刺傷,容易因此被感染到HIV、C型肝炎等。

朱醫師表示,建議民眾在戲水前,應做15分中的伸展暖身運動。且,也千萬別玩假裝溺水的遊戲。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也提醒,從事水上活動時,應選擇設有救生人員執勤的水域,一旦發生溺水,才能立即有被救援的機會。從事水上活動時,應穿著救生衣,以策安全。

在坡度大、急流及漩流的地方應特別注意安全,遇到大雨時應立即上岸,往安全處逃避。台北市消防局提醒,養成結伴游泳的習慣,避免單獨下水。若遇到緊急狀況時,應撥打119求救。

 

來源    http://news.msn.com.tw/news3237549.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