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轉涼,正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季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表示,每到秋冬季節,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回診人數便增加約三成左右,且患者病情也容易加重。

魏正宗主任指出,類風濕性關節式炎患者以女性居多,女性與男性患者比例約十比一,患者主要分為兩族群,一為年齡五十歲上下發病,另一類患者在二十歲左右就發病,患者最初期症狀多半為晨間起床後雙手關節僵硬,因此若發現晨間起床後雙手關節僵硬時間超過三十分鐘,就要懷疑可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剛開始發病時,都是先出現於四肢小關節部位,關節會有點腫脹、疼痛,症狀呈現對稱性,後來症狀會蔓延到大關節,嚴重時關節會變形,影響行動能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也常出現乾燥症等合併症,也較容易產生肺功能纖維化、早發性心臟病、骨質疏鬆症等疾病。

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除了傳統類固醇藥物,還有約六種免疫標靶藥物可供選擇,這些藥物依作用機轉大約分為四大類,包括TNF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T細胞抑制劑、第六型介白質抑制劑與B細胞抑制劑。

魏正宗主任分析,過去免疫製劑容易讓免疫力降低,而新一代藥物這種副作用大為降低,大約七成患者對藥物有不錯的反應。不過患者用藥時還是要多注意肺結核、B肝風險。現在治療目標是希望將關節腫痛數控制在一個關節以下,且發炎指數要正常,如果用藥沒有達到這目標,就要考慮使用新藥。

 

來源        http://news.msn.com.tw/news3378858.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