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抗氧化物SOD-Like預防醫學新主流
SOD Like 消除“百病之源—自由基”,“抗氧化物”抗衰、防老、維護您青春與健康
前言
化學家早在1900年便發現自由基(Free Radicals)的存在。由於自由基具多變性,其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可能造成人體極大的傷害。病理學家試圖去解開各種疾病的病因時,常發現自由基參與其中。而近年來更結合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與臨床醫學的研究,陸續發現對抗自由基的物質,使自由基醫學的應用逐漸嶄露頭角。
何謂自由基
我們知道人體代謝是以氧化反應為主,因此會產生許多自由基(又稱游離基)。它是一種帶有不成對電子的物質。由於電子必須 成雙成對 才能使分子處於安定狀態,因此自由基非常不安定,必須到處搶奪其它分子的電子或放出電子,以求得自己安定,所以會不斷攻擊或破壞人體各器官的細胞。
自由基的來源
除了人體自然代謝過程產生的自由基外,更有許多內外在刺激因子會導致體內自由基堆積,這也是引發疾病、衰老的最大原因。常見因素包括:
內因性:
人體代謝反應,年齡增長,情緒焦燥、精神壓力,體力透支,營養不良(不均),疾病
外因性:
空氣、水污染—汽機車排放廢氣,油煙、香煙,工業廢氣、廢水。輻射—日曬、X光、微波爐、核能、化學治療。毒物、藥物—農藥、防腐劑、殺蟲劑、抗生素。缺氧。
自由基醫學的抬頭,就是利用外來抗氧化物的補充,來幫助人體降低過多的自由基,免除不安定的自由基毒素對細胞、器官的破壞,預防及消除疾病。
自由基參與的疾病
在了解「自由基是造成人體慢性疾病,身體機能老化及癌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後。美國著名的UC Davis Medical Centre 學者Halliwell教授綜合各國研究,提出與自由基相關的疾病。摘錄如下:
破壞細胞膜,細胞無法吸收養分:皮膚炎、面皰、青春痘。黑斑、老人斑。傷口不易癒合
攻擊膠原蛋白、彈力蛋白:皮膚老化、皺紋、無光澤
破壞製造黏液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關節炎、關節退化、痛風
破壞免疫系統: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呼吸道傷害。紅斑性狼瘡、乾癬。
促使過氧化脂質形成,引起小動脈纖維化: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腦出血、中風。
促使脂質沉積在各器官或其它結締組織: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胰臟炎。胃炎、便秘。腎臟炎、急性腎衰竭。糖尿病。眼睛充血、視網膜病變、白內障。老年癡呆症、巴金森氏症、記憶力減退。
破壞DNA、RNA,造成染色體改變、細胞突變:腫瘤、癌症。
自由基的剋星—抗氧化物
面對自由基毒素的破壞,人體原有的「抗氧化」機制已無法應戰,因此自由基醫學界利用與人體防禦機制相同的抗氧化物,來中和過多的自由基。人體主要的抗氧化物包括:
(1) 大分子物質—酵素型,如超氧化歧化脢(Super Oxide Dismutase,SOD)、過氧化氫脢(Catalase)
(2) 小分子物質—非酵素型,如維生素C、E、β-葫蘿蔔素、硒。
它們在人體抗氧化系統中各司其職,但卻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抗氧化物的功效
改善皮膚炎、面皰、青春痘
預防皮膚老化、黑斑、老人斑、粗糙、暗沉
幫助外傷、燙傷、植皮、開刀、潰瘍等傷口癒合
預防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痛風侵襲
增強免疫能力、改善乾癬、紅斑性狼瘡
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腦中風
消除肩頸酸痛、四肢麻痺
改善習慣性便秘
預防肝炎、腎炎、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預防視網膜病變、白內障
預防人體機能老化、老年癡呆症、巴金森氏症
預防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炎
預防腫瘤、癌症
人體容易吸收的抗氧化物 — SOD Like(超級抗氧化物)
由於體內酵素型抗氧化物屬於大分子物質,若直接補充,很容易被胃腸消化脢分解,難以發揮作用。科學家於是有了下面結論:「口服補充的超氧化歧化脢(SOD)必須以小分子存在,且抗氧化產品需具備綜合性成份,才能發揮對抗自由基的總體戰力」。目前市面上超氧化歧化脢(SOD)已多採用小分子類似物(SOD-Like),又稱超級抗氧化物,它具有SOD的相似功能,也能促進人體內SOD的合成;更重要的是它不會輕易被人體消化脢破壞。而添加維生素B群、C、E及β-葫蘿蔔素的複方組合產品,更能確實發揮整體的抗氧化作用。
結語
抗氧化物目前在醫學界、預防醫學,甚至化妝品、食品等方面都已受到廣泛運用。我們可預測自由基清除物和避免自由基發生的物質將成為治療或預防疾病的新主流。
參考資料/資料來源
1. 台灣醫界學術報導(34卷第2期)
2. The Americacan Journal of Surgery Vol.161.April 1991
3.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