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天下雜誌出版

為了維持青春活力,不少人砸大錢買保養品,或忍痛、冒風險去整型、打雷射......。然而,只在外表下工夫,並不能保證青春永駐,真正的保養要從內臟開始。

中、西醫學專家都指出,內臟健康決定一個人的老化速度,想擁有光滑的肌膚、緊實的身材、靈活的肌肉關節等,都需要照顧內臟,讓身體每個器官都進入最佳狀態,進而幫助你恢復年輕有活力的外在。

「因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科醫師李士虹說,然而隨著年紀漸長,身體的運作效率也會愈來愈低——心臟輸送血液的動力變弱、腎臟過濾廢物的能力變差、荷爾蒙持續降低......,這些微小的、甚至看不見的改變,會慢慢地在我們的膚質、體型上累積放大,形成讓人不願意見到的粗糙、斑點、皺紋、贅肉......。

打造從裡到外的活力
內臟強,人才有活力


不止西方醫學認為內在的健康影響外貌,數千年前老祖先的智慧早已曉得,青春容顏的根本在調養五臟六腑,外在的皮膚、頭髮、身形等其實是反映身體內在的健康狀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中醫師廖麗蘭指出。例如中醫認為,肝主藏血,肝健康的人氣色紅潤,皮膚水亮,頭髮也較豐盛,不容易掉髮。

又如,脾主運化(消化),吃進身體的食物經由脾充分消化吸收、轉化為養分,然後輸送至全身各處。而脾功能佳的人,消化、吸收及代謝的能力較好,不容易肥胖或過瘦。脾也主管身體的水分代謝,以及肌肉活動,因此脾強健的人不易水腫,肌肉也強健靈活。

而腎則主骨,其華在髮,腎精充足的人骨骼密度好,身形挺拔,頭髮也烏黑光澤。

肺也和我們的皮膚毛髮密切相關,因為中醫認為肺負責調節皮膚、毛孔、汗腺,因此肺氣充足的話,皮膚的代謝能力就好,不容易堆積廢物,阻塞毛孔而使皮膚粗糙、長疹子。此外,「目光有神的人看起來就比較年輕,這和中醫所指的心有關,」中醫師程惠政說。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就是人的精神狀態,所以心功能好的人活動力佳,精神飽滿,思慮敏捷,也就不易顯老。

身體不適是疲勞的內臟在求救

雖然老化是自然過程,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高壓的生活方式,卻讓內在器官的機能提早衰老,進而表現在外貌上。

「身體不適是疲勞的內臟發出求救訊號,」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校長,也是消化器官內科教授,日本抗老醫學會理事長吉川敏一說。一般人出現肩頸痠痛、無精打采、眼睛痠澀等不適症狀, 以為「 只要休息就會好」,其實許多不適症狀是過勞、壓力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等,使我們的身體負荷過大。

在看不見的身體內部,可能正因為持續緊張而導致胃炎、腸道蠕動停滯,或者因為壓力而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新陳代謝及免疫力衰退。當內臟疲倦時,會喪失食慾、焦躁,令人覺得不暢快。如果長時間內臟無法正常運作,會導致氣色不佳、浮腫、皮膚乾燥,外在的年輕指數也就大打折扣。

因此,身體會提早老化,主要還是因為我們錯用了身體,讓各個內臟器官太操、過勞了。

壓力造成老化的程度令人吃驚,過多的壓力可能使人比實際年齡老上一倍。有研究發現,壓力的影響甚至是直達基因,包括決定何時出現白髮,美國延壽基金會醫療顧問米勒醫師說。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也曾經研究五十多位女性的DNA,發現一些需要照顧殘障子女的女性,因為身心俱疲,她們的DNA狀態很像老婦人。

累積過多壓力會對自律神經和荷爾蒙造成不良影響。身體為了緩和壓力,腎上腺會分泌「抗壓力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有活化身體、提升免疫力及抵抗力的功能,但如果長期累積壓力,則身體的防禦力會變弱,容易疲勞、肌膚變差,而且免疫力也降低,容易感染疾病。

長期壓力與緊張,使自律神經的調整運作過熱,內臟該休息時卻還不眠不休地運作,造成胃腸肝膽等各種不舒服,例如胃拚命分泌胃酸,但同時因為壓力導致保護胃黏膜的黏液卻分泌減少,胃壁受到胃液侵蝕而導致胃炎與胃潰瘍;膽囊不停重複儲存與收縮,因而容易造成膽結石、膽囊發炎;腸子的活動則會變遲鈍,容易脹氣、便秘、腹瀉反覆發生,使人整天都很不舒服。

從中醫角度看,壓力的確是維持青春的大敵。

壓力大、情緒鬱悶會影響肝,肝的氣機不順,造成「肝氣鬱結」,就會在體內產生火氣,耗損我們的津液氣血,「津液不足的人容易氣色差,皮膚粗糙、沒有光澤,荷爾蒙也會失調,」廖麗蘭中醫師說。
無論中、西醫學都強調,渴望青春不老,一定要設法調節壓力,找到自己的紓壓方法——靜坐、運動、旅行、泡澡......,避免壓力壓垮健康與元氣。

「氧化」生活讓人提前衰老
再者,醫學界認為自由基是造成身體損害、導致老化的主因之一。

自由基帶有單獨不成對的電子,它會向附近的身體組織下手,搶奪電子,而細胞失去電子的過程,就稱為「氧化」。

人體內如果產生強力的自由基,就會引發氧化造成的傷害,諸如動脈硬化、糖尿病、癌症、心臟病、腦中風,以及皮膚老化等,都和氧化有關,可稱是「老化與百病的源頭」,吉川敏一表示。因此,如果你過的是「氧化」生活——抽菸、暴飲暴食、長時間曝曬於紫外線之下......,就容易提早衰老。

飲食的量及內容也直接影響外貌及壽命,在各種動物如老鼠、狗、或者最接近人類的靈長類身上都看到相同的結論——少吃一點比較健康、長壽,甚至不容易老化。

這是因為吃進愈多食物,身體內會產生愈多自由基,尤其是大量的酒精、脂肪及油炸食物等。

相反地,如果每餐都吃七、八分飽,而且攝取大量具有抗氧化效果的食物,例如各種顏色鮮艷的蔬果、五穀雜糧、堅果等,幫身體對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就有助於延緩老化。

身體「著火」,致病又催老
另一個受醫界重視,導致老化疾病的因素就是「慢性發炎」。

當身體遭受傷害,如割傷、擦傷時,會立刻啟動免疫警報,展開一場防衛戰,接著,紅、腫、熱、痛隨之而來,這種像「身體著火」一般的過程就是發炎反應。

發炎雖然是身體對抗疾病的正常防禦機制,但要是啟動之後卻停不下來,甚而成為「慢性發炎」,則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都大幅增加。

不良的飲食習慣正是引起發炎的「導火線」——油膩、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容易惡化發炎症狀;壓力及情緒起伏是另一個引爆源,當我們情緒激動時,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啟動免疫系統引起發炎反應,而長期處於壓力環境中,免疫調節的能力會變差,更難抵擋體內的慢性發炎情況。

中醫也有近似的「火氣」之說,像是嘴巴破、長痘痘、心情煩躁......都是一般人形容「火氣大」的症狀。而點燃身體這把火的原因很多,最常見就是熬夜、睡眠不足、吃太多辛辣、煎炸的食物。

廖麗蘭中醫師指出,體內火太旺的人容易顯老,因為皮膚會長斑、乾燥、有細紋,而且臉色暗沉。

現在開始不算晚,重視身體不適,好好呵護內臟健康,重新調整生活型態,你也能養出從內到外的年輕活力。

十五個習慣,從體內變年輕

一、維持最佳血壓
放任血壓飆高對心臟將造成很大傷害,因為高血壓使得血管承受強大的壓力,時間一久會傷及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並導致狹心症與心肌梗塞。

健康的血壓最好維持在收縮壓一二○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八○毫米汞柱以下,飲食少鹽及適度運動則是維持健康血壓的最佳方法。

二、享受護心食物
早上來一碗燕麥粥,裡面的β- 聚葡萄糖有助降低膽固醇,防止血管被塞住。
中午吃糙米飯,搭配烤鯖魚,加上花椰菜、芹菜、豆類、彩椒等,你就吃進了對心臟健康有益的Omega-3 脂肪酸,還有大量抗氧化營養素。下午可以喝杯茶,閒暇時來一杯紅酒。

三、吃好油
例如魚類裡的omega-3 脂肪酸、堅果、酪梨裡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及烹調時使用橄欖油、芥花籽油,都是對身體有益的好脂肪。

四、吃當令在地的新鮮食物
符合節令的食物多數在「天時」、「地利」的環境下生產出來,比較不需要施以大量的農藥及化肥,可以減少我們吃進毒物的風險。而且要選擇新鮮食物,儘量少碰加工食品。

五、今天的壓力,今天消除
靜坐、泡澡、運動、旅行、芳療按摩......,找到自己喜歡的紓壓方法,甚至不用花什麼錢,只要和有趣的朋友聊聊,或看一部喜劇片,讓自己哈哈大笑,就是最好的減壓法。大笑能提升免疫力、運動腹肌、使排便順暢......,那還等什麼?盡情開懷大笑吧!

六、以靜養心
利用靜坐、練氣功、打太極拳,以及按摩穴道、拍打經絡,都有助疏通氣血,消除煩躁,讓身心安定下來。

幫助靜心的穴位:
•百會穴(在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處,見282頁)助眠、幫助放鬆,以及緩解因壓力造成的頭痛。
•印堂穴(位於兩眉頭中間)鎮靜安神,舒緩鬱結的情緒,提振心情。

七、按摩讓人快樂的穴位
•太衝穴——足大趾、次趾趾縫間,往腳背上推到頂處。
可疏肝理氣,解除壓力,清除肝火,調節女性生理期不順問題。
•壇中穴——兩乳中間,與身體中線交叉的凹陷處。
抒發情緒,解除鬱悶。
•內關穴——腕橫紋中央正上方兩寸。
平緩心悸、失眠、緊張,還能緩解脹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廖麗蘭醫師還建議,可拍打身體側面、腋下的地方,是膽經所在處,也有助於疏肝理氣。

 

八、慢慢吃
吃太快、暴飲暴食會對所有的內臟都造成負擔,例如吃太多後容易發生急性胰臟炎。吃飯只要吃七、八分飽,也要慢慢咀嚼。在慢慢咬、慢慢吃的過程中,食物被消化、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上升,於是這個情報會到達大腦的飽食中樞,獲得「飽了」的感覺,可以避免吃太多,吃壞健康與身材。

九、洗手、漱口防感染
不希望感冒找上門,甚至不小心惡化引起支氣管炎、肺炎,最好能養成從外面回到家時,就馬上洗手、漱口的習慣,以避免病毒、細菌經由手、口腔入侵身體。

十、到戶外換氣
善待你的肺,除了遠離菸害,還要大口吸進新鮮氧氣,最好一星期有一、兩天能到戶外空氣清新的地方走一走,幫肺大口換氣。

十一、多吃紅、橘、深綠色食物
色彩亮麗的紅、橘、黃、以及深綠色蔬果,是對肺友善的食物。
像是胡蘿蔔、橘子、番茄、玉米、南瓜、花椰菜等,裡面含有β- 胡蘿蔔素、維生素C、茄紅素、玉米黃質、類黃酮等各種強力的抗氧化物,可以保護氣管、支氣管不受感染、減少發炎,甚至能預防肺癌。

喝茶也是顧肺的好方法,尤其是喝綠茶,可以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

十二、攝取黑色食物
中醫認為腎主「黑」,一般黑色食物多入腎,可補益腎精,讓人年輕有活力,身形挺直,頭髮烏黑光澤。

日常飲食不妨加入黑色食物,例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桑椹、黑糯米等。尤其黑芝麻是許多重視養生的中醫師喜愛的食物。活到一○四歲的國寶中醫姜通,身手矯健、頭腦靈活,黑芝麻糊是他每日必備的甜點。

十三、練習健胃整腸的瑜伽

 

十四、固定早晨上廁所
早晨最好預留一段時間上廁所,清除你的腸道。
因為喝了水、吃過早餐之後,原本餓了一夜,空蕩蕩的腸胃會被刺激而開始蠕動,這時候比較容易想跑廁所。

當有便意時,儘可能趕快解便,不要忍住不上,讓糞便又回到大腸裡,吸走更多水分,變得又乾又硬,不容易解出,長期下來造成便秘,痛苦不堪。

十五、維護私處清潔

來源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blog_content.aspx?id=8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