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懷孕期間若過度攝取脂肪,恐導致胎兒腦部結構發育異常,提高出生後肥胖或罹患糖尿病風險!美國耶魯大學與德國科隆大學團隊合作,發表於頂尖學術期刊《細胞》的研究由動物實驗證實,母親攝取高脂飲食,會造成胎兒腦部負責調節體內新陳代謝的「下視丘」發育異常,可能是孩童未來體重過重,以及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耶魯大學醫學院與科隆大學基因學研究中心團隊合作研究發現,在母鼠哺乳期間餵予高脂肪食物,會導致幼鼠腦部下視丘部位的腦神經網路發育不全,而下視丘負責多種重要生理反應,許多新陳代謝功能會因為下視丘發育異常而受損;研究人員認為,這正是幼鼠長大後肥胖,或產生糖尿病症狀的原因。
【胎兒代謝功能失序】 科隆大學基因學教授詹斯布朗寧指出,母鼠哺乳初期,約等同於人類最後1個孕期,也就是胎兒出生前的3個月,此時幼鼠及人類胎兒的腦部下視丘正處於發育階段,它會受到母親提供養分極大影響。母鼠在哺乳期過度攝取脂肪,會大幅提高幼鼠長大為成鼠後,體重過重及血糖居高不下的比例;布朗寧認為,這是由於幼鼠腦部所調控的代謝功能失序,造成幼鼠體內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所致。
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塔馬斯霍瓦茲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儘管該研究目前只進行至動物實驗階段,在人類身上是否能得到類似結果仍有待證實,但過去許多研究都證明,母親在懷孕期間的營養攝取及生理變化,會對胎兒造成長遠影響,因此他預期人類胎兒腦部發育程度,也會受到母親高脂飲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