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粉領族小芬,因半個月來出現兩次血便而就醫,經進行大腸鏡檢查後,發現腸道長有近十顆的管狀絨毛腺瘤,且部分瘤體已破裂、出血,才導致血便。

 大腸癌是國內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約新增 1 萬3000名患者,而腸道息肉常是大腸癌病變前兆,若出現肛門出血等症狀,應快就醫檢查。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陳明楨醫師指出,腸道管狀絨毛腺瘤有可能惡化為癌症,成年人定期進行腸道健檢。

 養成良好生活作息 降低息肉生成

 可能出現腸道管狀絨毛腺瘤的高危險群,包括嗜吃高脂食物、有家族史、抽菸、喝酒、缺乏運動者等。研判是高脂食物進入腸道後,易刺激腸道黏膜,繼而形成管狀絨毛腺瘤、癌症等。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神科醫師張立人表示,3C產品環伺,孩子面臨3高,持有智慧型3C產品比率高、上網頻率高及下載遊戲軟體比率高。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今天舉辦新書發表會,17名醫師出版「台大醫師到我家」系列書籍,涵蓋主要精神疾病及社會關心主題,醫師張立人著作「上網不上癮」,討論上網成癮的現今問題。

張立人說,網路成癮是目前新興的普遍現象,國內調查顯示,孩童面臨3高問題,包括擁有智慧型產品或3C電子產品比率高、透過產品上網瀏覽比率高、下載遊戲應用程式比率高。

張立人說,孩童面對網路或遊戲的虛擬空間,往往容易失去方向,探究背後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同儕影響、認同感、人際互動等因素,不過,太早接觸對孩童的身心發展都是不好的。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美國研究今天指出,閱讀文學小說的人,會比閱讀大眾小說或非文學小說的人,更能察覺他人情感。

研究人員假設,閱讀文學小說的人比較會體察他人內心世界。

研究人員請自願受試者閱讀近來得獎小說或是短篇故事,另組則是閱讀亞馬遜公司網站(Amazon.com)的大眾小說摘錄或是「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的非文學文章。

接著這些受試者接受猜測人心的一系列測試,像是看照片的臉部表情等。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時,血壓會跟著升高。許多高血壓患者,會藉由運動改善血壓,一名四十六歲的女性,確診高血壓約半年,依照醫師囑咐,血壓大多控制在一二五/七○mmHg,有一次運動後,想確認運動效果,立即測量血壓發現,竟高達一八○/一○○mmHg,以為病況控制不良,立即尋求醫師協助。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運動時肌肉會消耗大量氧氣,必須增加足夠血流,因此心臟收縮頻率和力量都會上升,使得血壓增高,因此高血壓患者不適合高強度有氧運動,或負擔大的肌力訓練,避免突發的危險。

高血壓患者較適合中低強度的運動,如三十分鐘的慢跑、爬山、游泳等,心跳最好維持在每分鐘一百一十至一百二十下,運動時收縮壓不要超過一八○mmHg,運動後五分鐘不要超過一六○mmHg,若發現血壓超過,就要降低運動強度。

何一成特別強調,運動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做好暖身動作,再運動時發現胸悶、頭暈、頭痛、脖子僵硬等症狀,就應該立即停止,休息一下量測血壓,避免心肌梗塞等疾病發生。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全世界有七成五的人口是亞健康狀態,也就是處於健康與生病之間的臨界點,可能會因為某些因素偏向健康或生病。然而,若是因為壞菌引起的身體疾病,如女性常見的泌尿道感染、扁桃腺發炎等等,醫師通常會開立抗生素的藥品,壓制細菌的生長,但抗生素除了會消滅壞菌,連同好菌也會一起被破壞,反而使抵抗力下降,營養師趙函穎建議,此時若適當補充增加體內益菌的食品,以幫助腸道好壞菌平衡。

人體好菌小尖兵:比菲德氏菌、龍根菌、芽孢乳酸菌

而人體的腸道到底存在多少種細菌呢?腸道幾乎布滿細菌,人體的腸道中寄生著三百種以上、總數超過一百兆的細菌,其中可分為好菌、壞菌、中立菌。趙函穎指出,所謂的好菌即是益生菌,泛指所有對人體有益的菌種,像是比菲德氏菌主要作用於腸胃道系統,有抗氧化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龍根菌則有修復人體黏膜的能力,臨床建議癌症患者會使用龍根菌來修復黏膜的破損;而芽孢乳酸菌則有耐胃酸、膽鹼、高熱等優點,也是經常被用來使用的益生菌種類。

腸道好菌多於壞菌 有助提升免疫力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餐當麵包吃沒問題嗎?媒體爆出某些老字號廠牌麵包店裡頭麵包的膨鬆劑、鈉含量、反式脂肪等都超標,吃多恐怕會壞了健康,但是,民眾要挑選麵包到底要怎麼選,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呢?

 睜大眼睛選麵包 選麵包四撇步報你知

 對此,國健署提出挑選麵包四撇步,讓民眾買得安心吃得開心!

 一、「看標示」,民眾若挑選如超商販售之麵包或盒裝糕點,皆有營養標示,應選擇低鈉、低飽和脂肪及無反式脂肪之產品,若選購無營養標示之麵包,亦可主動與店家詢問,是否有添加反式脂肪之油脂作為選擇的依據。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篇大型隨機試驗中,過重或肥胖的膝蓋骨關節炎(OA)成年病患,減重至少10%體重者,膝蓋疼痛減少且功能顯著增加,而同時進行節食與運動者的結果比單獨節食或單獨運動者更佳。
  
  「Intensive Diet and Exercise for Arthritis (IDEA)」研究的最終資料登載於9月25日的JAMA期刊。
  
  第一作者Stephen P. Messier博士表示,對這類病患而言,至少減重10%的體重是可行且安全的;整體而言,同時節食和運動比單獨節食或單獨運動更有效。進行節食和運動的病患比較少發炎、少疼痛、功能更好,改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活動力更佳;僅節食組的膝關節負擔舒緩程度大於僅運動組。
  
  這些和減重程度有顯著的劑量反應關係。Wake Forest大學J.B. Snow Biomechanics實驗室主任Messier博士表示,不論哪一組,相較於減重5%-10%體重或不到5%體重者,減重至少10%體重者皆顯著減少疼痛、功能更佳、膝蓋負擔減少、減少發炎。
  
  這篇隨機單盲試驗包括了454名過重和肥胖的年長社區型成人(年紀55歲以上;身體質量指數27 - 41 kg/m2)且有疼痛和X光確認的膝蓋骨關節炎;介入方式包括減重加運動、密切節食減重、運動;節食和運動介入方式是以在醫院內進行為基礎,運動組可以選擇以家庭為基礎的計畫,88%的研究對象完成了為期18個月的追蹤。
  
  Messier博士表示,我們的高追蹤率是因為有頻繁接觸研究對象、對目標和成效有明確回饋,而使研究對象願意繼續參與;健康照護專業人士也可將這些技巧運用在他們的病患上。
  
  節食介入方式是將每天的兩餐用營養品取代,另一餐是熱量500-750卡的低脂多蔬菜餐點;代餐方式運用於最初的6個月,剩下的12個月逐漸用低熱量餐點取代,這個節食計劃是希望每日熱量攝取減少到每天800-1000卡。
  
  運動介入包括有氧散步和強度訓練,每天1小時、每週3天。
  
  在追蹤18個月時,節食加運動組(-10.6 kg;95%信心區間-14.1至-7.1 kg)和節食組(-8.9 kg;95% CI,-12.4至-5.3 kg)優於運動組(-1.8 kg;95% CI,-5.7至1.8 kg)。
  
  相較於運動組,節食加運動顯著較少膝蓋疼痛、較佳功能、步速較快、生理相關生活品質較佳;節食加運動組以及節食組的研究對象,介白素6值的降低程度也大於運動組。
  
  Messier博士表示,三組在6個月後的疼痛減緩程度都一樣,到了18個月時,節食加運動組在三組中脫穎而出,完成研究者的疼痛減少程度達50%。
  
  Farshid Guilak博士表示,雖然運動一直都是骨關節炎病患的處方之一且有諸多助益,這些研究結果顯示,單靠運動通常可能無法克服過重引起的某些影響。
  
  未參與此研究的Guilak博士表示,雖然眾所皆知減重對於過重的骨關節炎患者相當重要,這些研究結果進一步強調需要有針對減重的密切方法。目前,介白素6值降低或減輕膝蓋負擔與關節長期健康之間的直接關係則是未知,需要更多研究與長期追蹤,以釐清這些因素對於骨關節炎的影響。Guilak博士是杜克大學醫學中心骨科研究主任、骨外科副主任、Laszlo Ormandy 名譽教授,也是Journal of Biomechanics期刊的主編。
  
  丹麥Frederiksberg大學醫院、未參與此研究的Henning Bliddal醫師表示,這是篇相當有說服力的研究。所有過重/肥胖的骨關節炎患者,都應參與減重計畫及運動。唯一有爭議的是,肥胖患者是否可以立即開始運動,或者要先節食以減輕膝蓋負擔。
  
  Messier博士指出,雖然減重介入方式是成功的,他們的新體重中的瘦肉含量實際上是增加的,有進行節食的兩個組別中,瘦肉的絕對量是降低的。這類病患的後續減重研究應盡量對抗肌肉量之減少,或許在運動處方中使用更多強化訓練。

 

來源    http://news.msn.com.tw/news3361150.aspx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年人、壯年人常承受大量生活壓力,小心老年容易罹患失智症。瑞典一項長期研究發現,日常生活壓力可能讓大腦出現生理學變化,進而增加老年罹患失智症風險。

研究團隊以八百名瑞典女性為研究對象,追蹤近四十年時間,而有上述發現。參與研究女性多數出生於一九一四、一九一八、一九二二與一九三O年,當她們三十多歲、四十多歲、五十多歲的時候得接受神經精神學評估、檢測。第一次接受評估時,研究人員詢問這些人是否有離婚、生病、寡居、家人酗酒、伴侶失業、缺乏社交支持等壓力事件。然後再詢問她們五年來是否出現睡眠失調、焦躁、恐懼等壓力症狀。

在研究期間共有四百二十五人死亡,平均年齡七十九歲,在一九六八年到二OO六年之間,共有一百五十三人罹患失智症,大約每五人有一人有失智症,還有一百零四罹患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病程發展平均需要二十九年時間,患者確診罹患失智症年齡平均為七十八歲。

研究發現,如果在中、壯年就承受許多壓力,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會增加百分之二十一,所有種類失智症風險也會上升百分之十五。研究人員認為,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知道舒壓、行為治療法是否可提供幫助。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政府今天就「能量飲料」發表報告,建議懷孕和哺乳期間的婦女,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精神或神經系統疾病的人,甚至腎功能衰竭或嚴重肝臟疾病的人,不要飲用此類飲料。

法國國家食品安全、環境及勞動局(ANSES)稱「令人興奮的飲料」,都是蘇打加上強化物質如咖啡因、人參、牛磺酸、葡萄糖醛酸內酯等;共同點是都存在咖啡因含量,250毫升的罐裝能量飲料相當於2杯50毫升的濃縮咖啡或兩罐可樂汽水。

衛生部長圖雷(MarisolTouraine)表示,發出避免濫用警告非常重要,「我們沒有封殺這些飲料,但必須有一個嚴格的限制」。

自2012年6月ANSES分析了257個不良反應案例,其中包括2個死亡案例,特別是1名16歲女孩在迪斯可跳舞的休息時段,飲用這些飲料和酒精後猝逝,衛生單位對能量飲料的監督更加嚴格。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家的小朋友也是好動、靜不下來,或是無法專心完成同一件事情?小心這些表現都有可能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有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郭純雅醫師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台灣約有7.5%的孩童患有ADHD,若無接受完整治療,常合併行為問題與情緒障礙,甚至影響成年後的抗壓性,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有過動、衝動的症狀,應及早至兒童心智科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反而耽誤孩子一生。

 孩童容易被發現患ADHD時期約為國小前後

 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全世界約有5~12%的孩童患有ADHD,台灣的本土研究就發現約有7.5%的孩子有這類的問題。臨床上顯示,孩童最容易被發現ADHD的時期約是進入國小前後,大致因為幼稚園都是以比較寬鬆、包容式的教育,而國小則是第一個正式國民教育階段,孩子若有不專心、上課東摸西摸、忘東忘西、製造聲響、講話或走動的情況,也就最容易被老師發現有異狀,進而告知家長。

 目前針對ADHD治療方式以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兩種治療方式為主,倘若孩子的症狀已經影響到學習、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同儕關係、師生關係等)、上課的團體紀律時,醫師則會建議家長合併使用藥物與行為治療。然而,有些家長會質疑藥物的安全性,對此,郭醫師解釋,目前使用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第一線藥物(methylphenidate)在國際使用經驗已有50年以上,且經過大型研究、長期追蹤的安全藥物,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