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新聞 (59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腹」翁、婆要特別留意大腸癌威脅!美國最新動物研究發現,腹部脂肪、內臟脂肪過多會增加大腸癌風險。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所出版的「癌症預防研究」期刊。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高齡研究所研究員德瑞克‧荷夫曼表示,醫界一直在討論,到底是肥胖本身增加癌症風險,還是飲食、不運動等生活型態誘發癌症病變。雖然生活習慣也許也會造成癌症,但這次研究發現,腹部脂肪很可能造成大腸癌風險上升。

研究人員將老鼠隨機分成三組,第一組老鼠動過假手術,可以隨意大吃大喝,結果這些老鼠就變得胖嘟嘟。第二組老鼠也可以大吃大喝,也變得很胖,但研究人員以手術方式去除老鼠腹部脂肪。第三組老鼠熱量攝取只有其他的百分之六十,老鼠透過節食減少腹部脂肪。

研究結果顯示,腹部脂肪較少的老鼠大腸癌腫瘤數目則明顯降低,無論是運用節食還是外科手術除去腹部脂肪,腫瘤數目都有減少。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去(2012)年9月開始爆發的諾羅病毒,引發多起群聚感染事件,惹得人心惶惶,前陣子似乎稍稍平息了,但近期面臨各級學校陸續開學,學校腹瀉群聚通報件數又有增加的現象。依據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近期全國急診與門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均高於去年同期,尤其以0-6歲兒童急診就診率最高,學校(幼兒園及國小)、醫院及護理之家等,都是主要發生群聚感染的機構場所。

 疾管局表示,諾羅病毒所造成的群聚事件與飲食暴露關係密切,尤其共同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罹病的餐飲從業人員於食品調理過程污染食品。呼籲學校應注意餐飲提供是否為安全的食材來源、符合衛生條件的食品調理過程、發病廚工應暫時停止從事餐飲工作;並應加強宣導不生飲、不生食及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另外3月起氣溫回升,腸病毒也將開始活躍,疾管局呼籲學童落實「正確勤洗手」及「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疾管局指出,儘管目前腸病毒疫情尚且平緩,但預估3月起氣溫上升,腸病毒活躍度將明顯升高,尤其腸病毒71型於去年大流行後,目前社區監測仍有零星感染個案,感染與併發重症的風險仍無法完全消除。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飯會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文元說,減肥者其實什麼都可以吃,重點在攝取的份量與熱量是否控制得宜,米飯其實並沒有原罪。

農委會農糧署和中國附醫合作,推廣健康米食,農糧署副署長陳建斌表示,台灣是稻米王國,高品質的米在日治期間常獲選進貢日本天皇,曾幾何時,國人口味丕變,吃飯反而退了流行。休耕面積年年擴大,農村永續發展岌岌可危。國人一年平均米食量從四十年前一百三十公斤,如今剩下四十六公斤,為了推廣米食,農糧署和醫療系統積極合作,透過醫師營養師,以各種方式教育民眾,破除吃飯會胖的迷思。

中國附醫家醫科醫師林文元說,減肥民眾其實什麼都可以吃,重點在攝取的份量與熱量,是否控制得宜,米飯其實並沒有原罪,米飯中甚至富含膳食纖維和蛋白質。

台中長榮飯店主廚白宜平更示範五道創意米食料理,包括什錦野菇飯、荷葉雜糧飯、五榖辣味鬆、紫米奶酪、紫米紅豆湯,取材全是道地台灣米,包括白米、糙米、糯米和紫米。營養師吳素珍指出,這些料理每份熱量最低的只有一百卡,最高的甚至不到四百卡。相較於女性成人一餐宜攝取量五百卡,吃進一份荷葉雜糧飯,比起一片半就超過五百卡的披薩,既容易有飽足感,熱量又不會超標。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冬交替季節,應注意高血壓。血管會隨著周遭的氣溫,收縮大小以控制體溫,但進來台灣天氣忽冷忽熱,讓血管必須快速收縮,讓血壓可能因此升高,尤其工作忙碌的民眾,平時忽略自己血壓高低,若是未做適當的保養,可能讓高血壓傷害身體,最好的辦法,還是時常注意血壓,多穿件衣物保持適當的體溫,若感不適應立即就醫。

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表示,冬天氣溫低,會讓血管收縮,血壓會比平時來的低,尤其氣溫忽高忽低,更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若本來就有高血壓、血管彈性差、或者動脈硬化的民眾,可能因此造成血管破裂出血。

王宗道進一步說明,許多青中年民眾,可能因為工作忙碌之故,可能不知道自己已有高血壓,但是年長者對於身體保護意識較強,可能以就醫控制血壓,相較之下年輕人因突然上升的血壓,讓身體造成傷害的機率較高,不論任何年紀,只要出現後頸部僵硬,也可以說是脖子僵硬,或者頭漲漲、頭暈,可能就是高血壓所致,就要觀察自己血壓。

王宗道建議,年紀較長的民眾,特別要注意自己血壓情況,平時應注意血壓在收縮壓140、舒張壓90以下,年輕民眾至少一星期量血壓一次,才能避免高血壓帶來的傷害。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演員戎祥在44歲壯年之際,因心肌梗塞猝死,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到底應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患有心臟病,以及如何愛護心臟,新樓醫院心臟內科周立平醫師指出,用心實踐「簡單生活七要件」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

周立平醫師說,台灣心肌梗塞每年發生率約2萬5千至3萬人,平均死亡率約15至20%,一年死於急性心肌梗塞約4千人,心肌梗塞因平常無明顯症狀,且來得快、狠、急,很多人一旦發作,常在到院前已死亡。

周立平醫師舉三例及早發現治療的幸運案例指出,一名27歲的男子,身材肥胖,無抽菸,之前剛做完體檢,顯示無高血酯、糖尿病及其他異常發現,因胸痛冒汗,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才發現有嚴重的心肌缺氧情形,在進一步安排心導管檢查時,病患竟在過程中發生心因性休克,所幸及時進行擴張阻塞冠狀動脈手術後,病人得以平安出院,且未再發生胸痛症狀。

另一名49歲科技公司主管,有抽菸習慣但已戒癮兩年,每年體檢,除血酯過高外,無其他不正常數值,今年體檢時他加做運動心電圖,結果發現有心肌缺氧現象,經心導管檢查,三條冠狀動脈有兩條嚴重阻塞,接受冠狀動脈整形及支架植入手術後,持續門診追蹤治療。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應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患有心臟病,以及如何愛護我們的心臟,避免發生心肌梗塞的悲劇?台南新樓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周立平表示,沒有患病症狀、體檢正常、有健康運動習慣,甚至是年輕人都可能受到心臟病的威脅,因此,只有接受進一步的心臟檢查包括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臟造影、或是高轉速的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才可以評估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

一名46歲患者,固定有騎腳踏車運動的習慣。他身體健康、無疾病史,也沒有抽菸習慣,卻突然發生胸痛、冒汗症狀,疼痛情形更是斷續發生,患者表示,運動騎車更會加劇症狀。經心電圖檢查發現,其有心肌梗塞現象,立即安排病人住院接受心導管檢查,以打通阻塞的血管。

周立平建議,一旦診斷出有心臟病,就應接受專科醫師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醫師更以美國心臟協會所訂出的「簡單生活七要件」來提醒民眾,要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落實好的生活習慣,不抽菸、規律運動、保持身材、控制血糖、注意飲食健康、固定追蹤檢查心臟血路是否通暢(總膽固醇需低於200 mg/dL)、血管減壓(血壓低於120/80 毫米汞柱),以保持心臟的健康,遠離心臟病的威脅。醫師補充,越早建立良好習慣,保持心臟健康的效果越好。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年輕人仗著「年輕就是本錢」而輕忽了飲食健康,放任體重直線上升。最新研究顯示,17歲青少年若是過重或過胖,往後25年罹患末期腎病變(ESRD)的機率將大增3至19倍。

這項研究由任職於以色列國防軍轄下醫療團的維凡提(Asaf Vivante)博士主持,並將結果發表於《內科醫學檔案》期刊。維凡提分析了120萬名17歲青少年服役體檢的數據,期間從1976起至1997年止,再對照全國註冊登記的ESRD病患名單,針對青少年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與ESRD、糖尿病ESRD、非糖尿病ESRD的關係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發現,過重青少年成年後罹患ESRD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過胖者則高達7倍。

末期腎病變意指,腎臟無法有效過濾血液中的毒素與體內廢物,最後只能仰賴洗腎維持生命,或是等待腎臟移植。

另外,若年紀輕輕就體重過重,則晚年患糖尿病ESRD的風險會大增6倍,患非糖尿病ESRD的風險則是正常人的2倍;體重過胖者未來25年罹患糖尿病ESRD的風險更是正常體重者的19倍,非糖尿病ESRD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罹患糖尿病比得到高血壓還可怕?根據統計,因糖尿病腎病變而接受血液透析病人的三年死亡率,比因高血壓接受洗腎患者多出26%。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劉怡俊主任解釋,因為糖尿病引發腎病變的發生,通常沒有症狀。尤其是四十歲後才出現糖尿病的第二型病人,發病時不太明顯,且因為通常年紀比較大,常有其他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壓並存,很容易被忽略。

 劉怡俊指出,每年有許多人被診斷出末期腎臟病變,而糖尿病是引起此一疾病最常見的原因。病患通常在糖尿病發生後十五至二十年開始有腎病變症狀,而且大多會發展成末期腎病變,同時因為糖尿病會伴隨如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心血管疾病等等,糖尿病引起末期腎病變的病人,其癒後比非糖尿引起的病人還差。

 劉怡俊表示,我們的腎臟就像特殊的下水道系統,有無數的小管線連接著許多過濾器,這些小管線就是我們腎臟內的小血管,過濾器就是我們的腎絲球,而糖尿病腎病變主要就是發生在腎絲球部份。腎絲球發生病變,無法清理如尿素及肌酸酐類的身體中有害物質時,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氣、肌酸酐的上升,是腎功能明顯變壞的指標。

 劉怡俊指出,臨床症狀大約要到腎功能減退至25%以下才會表現出來,但此時腎功能已經是持續惡化,不再恢復。糖尿病患者若有家族史,或本身有高血壓,更會加速糖尿病腎病變的產生。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膽固醇過高對身體有害眾所周知,那麼膽固醇過低呢?王小姐拿著剛剛出爐的健康檢查報告書,心中滿是疑惑。

「總膽固醇」一欄被標上紅字:一一九毫克/每百毫升,低於一般一三○到二○○的標準。一般人苦於高膽固醇,她卻被判定過低。膽固醇過低,但她的體脂率卻在正常範圍偏高,體重也正常。她想調整飲食,增加蛋白質攝取,卻擔心讓原已在及格邊緣的體脂率惡化。低膽固醇是什麼?膽固醇、體脂肪各又代表怎樣的徵兆與指標?

膽固醇要維持恆定

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資深主治醫師黃麗卿指出,膽固醇是身體中必要的物質,既是細胞膜的原料,也是合成賀爾蒙的物質。其中,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王瑜指出,三分之一來自食物攝取,三分之二則是身體製造。因此和脂肪不同,高膽固醇與肥胖不一定相關,有的人先天合成的量就比較多。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研究指出,若是輕微的感冒,不需使用抗生素治療。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團隊,調查了歐洲十二個國家中,兩千位病患的病例,研究發現輕微感冒中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病患,與服用安慰劑的病患,兩者感冒的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都沒有什麼不同,研究主導者保羅表示,若是只是輕微的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太可能有幫助,還可能會有傷害。

保羅解釋,當病患只是輕微的感冒,卻過度使用抗生素,不但可能是無效治療外,嚴重還可能導致體內病菌或病毒的抗藥性,還可能會有腹瀉、皮膚出疹、與嘔吐等副作用,發表這項研究是為了證明病患可以依靠自己免疫能力,讓病情漸漸的好起來,但是還是會有少部分病患需要抗生素的協助,而如何把他們找出來是為來研究團隊的挑戰。

英國皇家醫學院麥可博士表示,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不應開立抗生素給病患,但是下呼吸道的感染就必須小心,疑病患罹患肺炎可以使用。根據統計,比利時、英國、法國、以及德國,2007年至2010年間,有胸腔內部感染,例如支氣管炎、肺炎等患者,一共2061例,這些病患都有咳嗽持續超過二十八天的症狀。

來源  http://news.msn.com.tw/news3047716.aspx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起胸悶胸痛的原因相當多,從腸胃到心肺的疾病都有可能,不管是哪種原因造成胸悶胸痛,別以為僅是一時不適而延誤就醫良機!

你是否常感到胸悶胸痛?即使你不菸不酒仍脫離不了如此症狀,甚至有時怎麼呼吸都吸不飽氣,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

整體而言,30歲左右的上班族若經常飽受胸悶胸痛困擾,以常見原因發生機率來看,近一半機率是肌肉太緊繃造成,另有四分之一機率是腸胃道疾病,大家易直接聯想的心臟與胸腔問題各約佔10%。

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胸悶胸痛,都輕忽不得。一旦你查覺到當次胸悶胸痛的頻率、疼痛時間長度與症狀和過去不同,便應該就醫,讓專業醫師做正確治療判斷。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萊塢動作巨片《終極警探》最新系列在台熱映,現年五十多歲的布魯斯威利所飾演的約翰麥克連,與帥哥兒子聯手對抗惡勢力。布魯斯威利年輕時頭髮還算茂密,但到了30多歲受到雄性禿的影響,禿頭跡象日益明顯,童山濯濯,最後乾脆理了大光頭。不過,能夠跟他一樣坦然面對掉髮問題,願意以真面目示人的禿頭男性並不多見。

壓力是百病根源。現代人因為每天承受巨大壓力,落髮、禿頭的人數成長也一年更勝一年。明錦診所顧問林煥博醫師指出,許多男性步入中年之後,抽菸、工作壓力沈重、飲食型態不正常,加上未能好好照護頭髮,不知不覺髮際線嚴重倒退,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許多,嚴重有損形象,是愛美男性的天敵。

長期壓力會促發個人禿頭的遺傳基因表現,造成雄性禿提早產生。壓力也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導致圓形禿的出現。但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落髮,只要在發生初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都能有效提高治癒率,挽救髮際線倒退的危機。

無論是雄性禿或圓形禿,都是一種遺傳基因缺陷的表現。然而,雄性禿除了遺傳因素,男性荷爾蒙分泌的改變也容易導致。雄性禿最大的特徵在掉髮部位,多數人是從前額髮際線及前額兩側髮際線開始倒退,有些則是從頭頂開始掉髮。輕度雄性禿患者髮型會呈現M型,中度患者則多為M型更嚴重或頭頂上O型禿髮。至於重度雄性禿患者,髮際線會整個退到頭頂上方,或只剩後腦勺半圈。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研究發現,每天掃掃樹葉或是爬爬樓梯,在一天內做個簡短的身體舒展運動,效果跟上健身房一樣有益。
  
  研究人員觀察6千多位美國成人後發現,這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對於高血壓、高膽固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因子等健康益處,似乎與結構化運動一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因子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以及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美國貝拉明大學的Paul Loprinzi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積極的生活方式與結構化運動對於改善健康的效益相同。他們鼓勵人們在可以選擇的時候,去尋找活動的機會,而不是坐著講電話,利用機會做一些活動,像是講電話時四處走動。
  
  研究人員也發現,相較於做運動時間較長的人(10%)來說,有43%短暫運動的成人達到政府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的標準。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Brad Cardinal表示,你會聽到只有不到10%的美國人運動,讓人覺得是懶惰的。但研究顯示,有超過40%的成年人達到指導方針的標準,使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1/2月號的美國健康促進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很多人說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沒有足夠的運動。Cardinal認為,這個研究結果顯示,在日常活動中簡單地將運動融入,可能會提供健康的效益。
  
  這是一種比較自然的運動方式,只要多走路、四處移動一下。我們天生就是要四處走動的人。很多人會認為,如果沒有運動達30分鐘,等於完全沒有運動,但其實四處走走對人們是有意義的。

 

來源   http://news.msn.com.tw/news3043391.aspx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熬夜吃消夜、吃東西不定時、作息不正常的人生理時鐘常會失調,這類族群要特別小心肥胖、糖尿病、心臟病等問題。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晚上吃消夜、生活作息顛倒會讓生理時鐘受干擾,不只容易造成肥胖,還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風險。

美國范德堡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在「當代生物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生理時鐘變化會影響胰島素作用,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除了飲食內容、份量對健康很重要,吃東西時機也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最近幾年,許多人體、動物實驗發現生理時鐘運作與新陳代謝大有關連,多數學者認為,生理時鐘會影響新陳代謝,胰島素可能是重要關鍵。老鼠生理時鐘雖然和人類相反,白天睡覺,晚上活躍,不過生理時鐘運作方式和人類很相似。因此研究人員以老鼠做實驗。發現中樞神經系統會主導生理時鐘運作,進而影響胰島素反應。

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專門控制身體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謝。當血糖太高,胰島素就會產生作用,讓血液中的糖分進入細胞,以免過多血糖毒害身體器官。此外,胰島素也會抑制身體脂肪燃燒。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鍋久煮之後會有毒嗎?醫師表示,國人喜愛的酸菜泡菜鍋、海鮮鍋等,一旦持續煮90分鐘,亞硝酸鹽便快速飆升近10倍,將有中毒及致癌的危險;建議最好趁早在前半小時喝,且別喝太多,煮鍋時記得持續加清水、少加醃漬類蔬菜,減少吃進致癌物的風險。

近日網路狂傳轉述一篇上海預防醫學雜誌發表的「久煮的火鍋有毒嗎?」文章,指稱酸菜泡菜鍋、海鮮鍋等,煮到90分鐘時,酸菜湯鍋的亞硝酸鹽含量已飆升9.83倍、海鮮湯鍋則為7.6倍,骨頭湯鍋上升倍數則最低,僅2.88倍。

毒物專家林杰樑指出,吃火鍋,可別以為營養都在湯裏,小心沒喝進營養,反而致癌。因為亞硝酸鹽食用過量,會引發急性中毒,症狀為缺氧、呼吸困難。而且,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經腸內細菌分解,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過量將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肝、大腸及胃部的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濃度和食材」是酸菜鍋毒素增高的關鍵。因為亞硝酸鹽普遍存在於醃漬物中,由於葉菜類本身含有硝酸鹽,經醃漬細菌會分解產生亞硝酸鹽,加上酸菜鍋久煮後水分不斷蒸發,亞硝酸鹽濃度越來越高,如果吃鍋過程又不斷添加酸泡菜,濃度當然更往上飆。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聽到心律不整這個名詞,但你知道到底什麼是心律不整嗎?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馮安寧表示,其實心律不整有時候是不會有症狀的,但有些嚴重時卻可以致命!其實心律不整分為很多種,不光只是心跳速度快慢,還有像是心跳怎麼發生、規不規則、常不常有此症狀發生等,都是心律不整的因素。

人體每分鐘的心跳為60至100下,一天心跳8萬多至14萬上下都是正常,而什麼是心跳?就是血液經心臟內血管傳輸到心房,再從心室把血液傳送到全身,心臟收縮到舒張的過程,舒張時間越多,就會造成心跳越快。不過記得,每分鐘60到100的正常心跳可不等於正常速度,想要瞭解到底有沒有心律不整的問題,還是要找醫生進行專業檢查。

馮安寧說,血液從心房傳到心室,造成心跳有脈搏,形成心臟收縮、舒張,其中,心室的收縮,又比心房收縮顯得重要。一般來說,心房纖維顫抖為心房收縮不穩定的狀況,就是一種心律不整,尤其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發生機率更是高達十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一卻又無症狀,因心房無法將回流血液有效的打入心室,就會造成血液流動速度變慢,造成中風的機率可是會增加5倍,若是有其他危險疾病,死亡率更是添增2倍,但這種症狀不會立即致命;另外一種心室纖維顫抖,就會造成立即致命的危險,也是心臟病、心肌梗塞死亡中最常見的原因。醫師提醒,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心臟也易產生病變導致心律不整的問題出現,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症狀,更容易使心臟老化,因此隨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方法。

另外,馮安寧也指出,人們常見的心悸問題,在各個年齡層可能都會發生,它是一種心臟跳動異常的不適感,但不一定會造成危害。心悸並不等於心律不整,不過,若是出現不舒服的症狀,還是要到醫院經由醫師詳細檢查,才能確保自身健康。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炎,會造成疼痛和僵硬,與關節軟骨的退化有關。之前有研究發現,接觸全氟化物與婦女提早停經風險較高、男女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高、以及兒童接種疫苗有效性降低有關。現在,首次有篇研究指出,婦女接觸越多全氟化物(PFCs)這種常見的化合物,罹患骨關節炎的風險越大。
  
  不過,研究人員並未發現男性與這些化學物風險有關,這些化學物從不沾鍋到外賣容器、地毯都有,因為它能讓食品包裝防油、防水、並保護衣料的顏色。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衛生組織(WHO)一月卅一日發布新的指南,首度提出兒童每日鈉攝取量建議,並建議成年人每日鈉攝取量應低於兩千毫克,即食鹽攝取量應少於五克,而且每天應至少攝取三千五百一十毫克的鉀,希望有助於各國防治飲食相關的慢性病。

衛生署表示,國內現行成人鈉的每日建議攝食量為二四○○毫克、一到三歲幼兒為一四○○毫克,但國內並未針對鉀制定每日建議攝食標準,未來將進一步召開專家會議,依據國人攝食狀況進行研議,做適當的檢討、變更。

WHO向一百九十四個會員國建議指出,鈉攝取過量是造成血壓升高的因子,會增加罹患心臟病與中風風險。高血壓是全球人口死亡與身心障礙的頭號原因。

WHO將成年人的每日鈉攝取量,從兩千毫克下修為少於兩千毫克,此外還建議每天應至少攝取三千五百一十毫克的鉀。該組織也表示,「目前多數人的飲食攝取太多鈉,而鉀攝取不足。」兩歲以上(至十五歲)的兒童每日鈉攝取量,依體型、年齡與熱量需求而有所不同。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線上發表於2月7日美國腎臟學會臨床期刊的研究結果,末期慢性腎病(CKD)患者的飲食中添加蔬果,可有效取代以鈉為基礎的鹼性補充療法。
  
  研究作者是來自德州A&M醫學院的Nimrit Goraya醫師等人。
  

文章標籤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也是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的懶人一族嗎?要小心了,近年來有關久坐而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研究紛紛出現,除了易阻礙血液循環、下半身易肥胖之外,美國與澳洲大學共同發表的最新研究也發現每天只要久坐不動超過4小時,慢性病風險就會增加。

上班族常常必須一整天坐在電腦前,在健康上就要更注意,避免慢性病找上門。

由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人類營養學副教授李察‧羅森克蘭茲、澳洲西雪梨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於「行為營養與身體活動」(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國際期刊的內容指出,共6萬3千多名參與研究的45~65歲男性中,分別以她們每天坐著的時間分組(4小時以下、4~6小時、6~8小時、8小時以上),接著比較罹患慢性病(高血壓、癌症、糖尿病、心臟疾病)比例。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