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新聞 (59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許多人罹癌後吃素,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身兼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他勸人蔬食,為病友寫食譜,自身吃素超過25年。

在大腸鏡的鏡頭下,長出癌細胞的腸壁像苦瓜,又像葡萄,王輝明認為,這往往是炸雞豬排、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養出來的惡果。當年他是宗教原因而茹素,從醫之後,三天兩頭開刀切大腸癌,他為了健康,決定一輩子素下去。

王輝明吃素只有小小堅持:不吃加工素料、不喝牛奶。豆腐、豆干、豆漿,是王輝明最愛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另外多吃深色蔬菜以及黑芝麻,做為鈣質來源。

王輝明發現市面有100多種雜糧,今天吃自創的「黑五類」,黑豆、黑糯米、黑木耳煮熟打成漿,加上黑芝麻、黑糖,明天換口味吃地瓜加薏仁漿,時間不夠就煮個燕麥粥,「素食可以變換的花樣太多了」,他說。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近年已成廣大市民生活一部分,在本港各場合均可見到一批批「低頭族」在查看或點觸手機螢幕。近日兩岸三地 的青年罹患黃斑病變有上升趨勢,台灣更勁增三成,單新竹縣一間醫院在近一星期內就接到逾百名黃斑病變患者求診。醫生指,這些 患者均在睡前熄燈後仍玩智慧型手機,結果黑暗中的手機光源直射眼球,傷害到眼睛的黃斑區,使眼睛出現痠痛,無法對焦,或看東西 出現黑影、缺角等,嚴重者更會失明!

台灣傳媒報道,新竹縣國泰醫院眼科在近一個星期內就接到逾百名因在熄燈後玩手機,導致患上黃斑病變的求診者。該醫院眼科主任 陳瑩山表示, 以往每百名求診者當中,二十歲至四十歲的青年求診者約佔十人,但最近卻大幅增加至三十五人,他們均是因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而患上黃斑病變。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輕忽外力撞擊,即使事後暫無大礙也不能掉以輕心。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外科主任林牧熹表示,臨床可見民眾受外力撞擊自以為沒事,回家休息後竟一覺不起,這都是因為顱內、體內出血不自知而造成不幸。

林牧熹醫師指出,慢性約有50%的硬腦膜下出血病人可以溯及症狀出現前1~3個月曾有頭部外傷的病史,初期的症狀不明顯,但傷勢卻持續進行,顱內滲血形成血腫塊,不斷增加顱內壓力並擠壓腦組織。

臨床上有患者不知道病情惡化,直到打牌反應變差,甚至昏厥才緊急開刀。醫師提醒,一旦記憶力、判斷力異常,手腳力氣變差,敏捷度惡化,視覺異常,就要提高警覺。

林牧熹醫師指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在年輕人常以腦壓上升症狀來呈現,如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意識障礙、食慾減退、視力模糊或半側麻痺、步履不穩、知覺障礙、失語症等類似中風症狀。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人真「肝」苦!每四十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主要是從B、C肝炎而來,死於肝癌患者中,高達九成有B肝或C肝,調查發現,卻仍有三成肝炎患者不就醫,任自己的健康徘徊在肝硬化、肝癌威脅中。

台灣肝炎權威、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教授指出,統計國內B肝帶原者約兩百二十五到三百萬人,C肝也高達五十萬人,算一算,三百五十萬人為肝所苦,比例高於國際。「全世界說起來,B肝帶原者三億五千萬,這三億五千萬裡面,很不幸的是,70%居住在亞太地區,可見B型肝炎是亞太地區特別重要的病,我們國家又是在亞太區數一數二高,C型肝炎五十萬人佔兩千三百萬比例,也是不小數目,尤其是在南部、雲嘉地區有些地方是相當嚴重。」

統計台灣每年高達一萬三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肝癌更高居我國癌症死亡、發生第二位,每年奪走八千人性命,一萬一千多人罹患肝癌,進一步分析,死於肝癌患者中,約七成屬於B肝帶原者、兩成是C肝感染者。政府與多個民間團體長期關注肝病篩檢與治療,不過民眾的認知可能還得再加加油,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針對二十五到六十四歲的三千多位民眾,竟然高達八成受訪者以為熬夜是肝病主因,已經知道自己有B或C肝民眾,卻有三成沒有就醫,當中超過七成的人是因為「身體沒有症狀,應該不需要」,另外兩成受訪者是「不知道應該看醫師」。

曾飽受肝病折磨的資深藝人石英以自己為例,提醒民眾不要「鐵齒」,石英指出,他在四十歲時,發現罹患B肝卻不以為意,甚至誤信偏方,演變為猛暴性肝炎需要換肝,回想這段過程,他萬分感慨。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椰菜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科學家發現,花椰菜含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物質,可維持人體細胞裡粒線體的健康,進而預防疾病包括癌症及心臟病。研究員指出,食用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並降低因年老所導致的慢性病相關風險。

英國食品研究所要求實驗對象食用花椰菜3個月,並透過驗血檢視他們體質的改變。第一組實驗對象共有19名男女,在每週的正常飲食外,再增加400克的花椰菜(每天3朵小花椰菜);另一組實驗對象則是食用含有高「蘿蔔苷」含量、由英國科學家研發的超級花椰菜Beneforte;第三組實驗對象則是食用豌豆。

人體細胞中的粒線體猶如「電池」般提供能量,但是功效會隨著年紀而下降。粒線體的失調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及一些癌症。

研究結果顯示,食用超級花椰菜的人,體內粒線體可獲得新的能量,且在粒線體裡進行的一些化學反應也可得到改善,其中2項生化程序得到「重新平衡」。另外,受測者血液中與發炎相關的化合物也減少。若僅食用普通的花椰菜,則需食用3倍的量才可達到相同的效果。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美的睡眠品質,除了能提供一天滿滿的活力,維持免疫系統抵抗疾病,研究也指出,睡得不好恐讓你發胖。但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讓良好的睡眠品質成為奢求,據美國健康網站(livestrong.com)報導,每晚至少要睡足7小時才算好眠,不妨透過8個小秘訣,幫助你一覺到天亮。


 

1. 讓房間涼爽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國民健康局與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的「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顯示,20到40歲上班族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有腸瘜肉,腸瘜肉為大腸癌的前兆,顯示大腸癌有逐漸年輕化趨勢。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營養門診趙函穎營養師提醒,對抗大腸癌謹記三多口訣:多增加腸道好菌、多攝取膳食纖維、多運動促進腸胃蠕動,能有效打造腸胃健康環境。

大腸癌逐漸年輕化其主因為何?趙函穎解釋,以上班族生活型態來說,常態性不健康外食、久坐、壓力為影響腸胃健康三大主因。首先,長期高油低纖的外食習慣,常吃燒烤油炸類食物,減緩腸胃蠕動導致排便不順,腸道內毒素累積造成腸胃細胞病變。另外,上班族長時間久坐不動,導致腸胃血液循環功能不佳,或緊張、工作壓力大也會使腸道神經叢感測到壓力,而抑制腸胃蠕動,兩者皆易使糞便長期停留於腸道中不易排出,增加代謝毒素與腸壁接觸的時間。

營養師說,要維持健康的腸胃功能,首要關鍵在良好的腸道菌相,多數上班族礙於工作量無法改善生活型態,常不自覺忽略腸道健康。趙函穎提醒:「可透過喝優酪乳來補充益生菌,且要能通過胃酸與膽酸考驗的益生菌,可選擇有腸胃兩項國家健康認證的優酪乳,增加腸內益生菌保持腸胃健康。」上班族可利用超商的便利性,早餐用優酪乳取代奶茶等高糖飲料,可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作為益生菌的營養來源,增加益生菌的活性,同樣能促進腸道菌相機能正常。

改善飲食習慣外,透過簡單運動也可改善腸胃健康,建議上班族多走路、爬樓梯以增加運動量,促進腸胃血液循環同樣有促進蠕動效果,把握三多口訣以保腸胃健康。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肩膀疼痛未必都是五十肩的症狀,有可能是旋轉肌腱破裂造成,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骨科主治醫師姚振國表示,肩關節受傷或老化磨損都會導致旋轉肌腱破裂,患者會有明顯的肩關節疼痛、肩膀力量變差,手臂上舉內轉及外轉十分疼痛,很容易被誤為五十肩疼痛,而錯過治療時機。

一位五十五歲的果農在颱風來襲之前搶收水果,一連幾天高舉右手採收水果,水果採完了,發現右肩疼痛難忍,到澄清醫院骨科門診經核磁共振攝影檢查,證實是旋轉肌腱破裂約二公分。

另一位是六十七歲阿嬤抱孫子時,突然聽到肩膀「啪」的一聲,左肩膀痛到抬不起來,做了二個月的復健沒有改善,到澄清醫院骨科就醫發現為旋轉肌破裂。

姚振國醫師表示,造成旋轉肌會破裂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外力造成的受傷,和老化肩關節的磨損,尤其在「磨損」方面,是因為年紀到了四、五十歲,有人會形成肩關節的骨刺,進一步造成的肩關節卡住或夾擊症候群。簡單的說,就是骨刺磨到旋轉肌,造成旋轉肌發炎,甚至發生破裂的嚴重情形。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多吃蔬果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董氏基金會昨(29)日表示,此次調查結果也證實攝取蔬果的「天數」及「份量」和身體快樂成正相關,越常吃、吃足量蔬果的人,身體越快樂。

調查發現,20~39歲的人有7成以上每天攝取不到2份水果,身體快樂訊息平均分數在50分上下,這也顛覆一般認為年輕人「身體卡好」的刻板印象。以60分作為身體快樂與不快樂的切點,結果發現有37%的人身體不快樂,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推估全台約600萬人身體不快樂。

此次調查也發現,一天吃不到一份水果的人,20%有便秘情況,有「不順暢」、「拉不出來」的困擾。

臺東醫院院長暨三軍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祝年豐讓40位20~39歲民眾進行「14天奇異果」體驗,個案在前、後各填寫一次「身體快樂訊息量表」,發現五大身體快樂訊息全面進步,提高了近1成。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的免疫力,就是指在體內任意游動的白血球所具有的能力。那麼,白血球又是什麼呢?

 大約在30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最早的生命,也就是如變形蟲般的單細胞生物。後來這種單細胞生物開始產生細胞分裂,在增殖後逐漸進化成多細胞生物,並且在最後演變形成了人類。這個身為人類起源的單細胞生物,如今仍在一片名為血液的大海中游動著,此即為白血球。

 在人體裡,大約具有500億個白血球。它們負責吞噬細菌或是對抗癌細胞,並且清除身體內的老舊廢棄物。這些白血球所具有的功能,就被稱為「免疫力」。如果我們肚子裡塞滿食物,血液中的脂肪跟醣類、維他命等都會隨之增加。這時白血球也會跟我們一樣攝取這些眾多的營養素,並且變成滿腹的狀態。此刻若有細菌或過敏原等入侵體內,甚至是出現癌細胞,白血球也無法進行吞噬消滅的動作,因為白血球內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了。

 由此可知,免疫力在飽腹的狀態下會降低。但一般人的想法卻剛好相反,總以為拼命吃就可以提升免疫能力,結果反而導致疾病產生。更甚者,這些因為飲食過度所引發的病症,往往都是難以治療的疾病。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喬喬從小是位活潑好動的小男孩,上國小後卻因為好動、情緒起伏大的問題常和同學發生衝突,被學校歸為問題學生,再加上因為課業跟不上同學,而漸漸成為班上的邊緣人物;上了國中後更因為情緒低落出現自傷行為,被老師發現才查覺喬喬自小即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但因長期未接受治療導致課業無法跟上、人際關係不佳,自信心低落而罹患憂鬱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精神科劉黛玲醫師表示,許多研究皆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有較高的比例未來會合併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呼籲照顧者不可不慎!

 不專心、好動 孩子可能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如果孩子不喜歡寫功課、做事拖拖拉拉,上課總是神遊、坐不住等,老是被老師抱怨上課不專心,小心,孩子可能患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劉黛玲醫師表示,目前ADHD的致病原因尚未有定論,但科學證據傾向為基因遺傳,也有研究指出可能與母親懷孕過程中營養不足、早產、抽菸或腦傷等造成,患者主要症狀為過動、衝動及注意力不足。

 錯過黃金治療期 焦慮、憂鬱情緒跟著來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與肥胖息息相關,在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症」,致病原因是「陰虛燥熱」。中醫師指出,運用中醫藥食材調整因糖尿病所造成的肥胖,能抑制食慾、提升代謝功能,並可隨個人體質調整處方,讓減重過程輕鬆無負擔。

中醫師陳旺全指出,台灣成年男女的肥胖比率高居亞洲各國之冠,其中,成年男性每2人就有1人過胖,女性則每3人中有1人,而有糖尿病患者,粗估7成以上都有肥胖的困擾,而為預防糖尿病及其引發的危險併發症,應避免肥胖,並維持理想體重和體脂肪。

飲食掌握均衡

一定要掌握營養均衡,天天5蔬果,多攝取天然高纖食物,吃到符合人體所需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的食物,太偏激的飲食方式,如:整天不吃澱粉類,或整天只吃蛋白質類食物,都很容易在恢復飲食後復胖。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在擦瓶瓶罐罐的保養品、吃一堆抗氧化的保健食品來抗老嗎?其實有一招最簡單又天然的防老妙招,就是多睡覺!美國俄亥俄州凱斯醫學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發現,皮膚的細胞自癒系統與睡眠品質有密切關聯,睡眠缺乏、品質差的人,皮膚老化徵兆多2倍。

睡眠不足壞處多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睡眠不足一直以來都被冠上是對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的始作俑者,《加拿大醫學期刊》研究曾指出,成年人若每天睡眠時間少於4個小時,易影響免疫系統對抗發炎、毒素能力,嚴重恐致癌;還容易肥胖、記憶力退化、免疫力下降,對身體的影響甚鉅。

細胞自癒系統助肌膚修復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時,到底需不需要喝運動飲料、電解質補充液?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指出,得視運動強度、周遭環境而定;一般走路或做瑜珈、伸展操運動,單純補充水份即可,但若是在天氣炎熱的情況下激烈運動半小時以上,且大量流汗,此時不但需要補充水份,也要適時補充糖類、電解質。

林頌凱醫師表示,運動時並非等到口渴才喝水,感覺口渴時身體水份已流失百分之一、二,因此要在運動前就開始補充水份,身體才不會缺水、脫水。

如果某天上午要去騎單車、跑步,有些專業選手甚至前一天晚上就開始補充水份。林頌凱醫師解釋,睡覺時身體會散失五百到六百c.c.的水,早上起床所喝的水都去填補晚上睡覺流失的水份,運動時體內水份就可能不足;運動時最好以少量多次方式補充水份,建議每運動十五到三十分鐘就補充一百五十到兩百c.c.水份。

此外,喝水時水溫不宜太冰。林頌凱醫師以自身經驗為例,他說,他以前曾在天熱運動時猛灌冰水、冷飲,結果就一直咳嗽,直到晚上還是咳不停,後來才了解,原來是冰水、冷飲誘發運動後氣喘發作,引起咳嗽症狀。冰水、冷飲不只可能誘發氣喘,運動時體溫升高,冰水也會對內臟、肌肉形成刺激,運動後復原時間就會拉長,因此補充水份以溫開水較為理想。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季來臨,相信許多民眾到戶外遊玩,如家中有小孩子的話,防蚊液幾乎是必備的用品之一,但你知道嗎?根據消基會針對十二款防蚊液及七款防蚊貼片的抽查結果指出,這些用在皮膚上的防蚊液,竟然九成以上都沒有經過衛生署(衛服部)認證,且其中一款主打天然蘆薈防蚊液的防蚊成分竟是用化學藥劑敵避達到驅蚊效果,如與防曬乳液擦在一起,恐引發中毒、過敏現象!

 九成防蚊液不合格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根據衛生署(現為衛福部)在2006年的報告,市售的防蚊液分為「環境用藥」和「衛生署核准藥品」兩類。未經過衛生署核准字號,只能噴灑於四周環境或紗窗、衣物上;而經過衛生署查驗的防蚊液,才能直接使用在皮膚上。但是,這些能噴在皮膚上的防蚊液,竟九成都沒有經過認證登記。

 號稱天然蘆薈防蚊液 竟含化學藥劑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國民眾日常生活、飲食習慣,逐漸失常之下,我國民眾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逐年攀高,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三十七分鐘就有一名民眾不幸罹患大腸直腸癌,近十年之間,每年罹患此癌症的人數則暴增到兩倍之多,可見大腸直腸癌儼然成為我國民眾的健康殺手之一!

大腸直腸癌轉移患者 容易害怕導致放棄

但是,大腸直腸癌的病患尤其癌細胞已經轉移的患者,則會產生一些疑問,導致病患在治療上,時常保持懷疑以及害怕的心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魏柏立主任表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治療的兩大疑問就是「是否有效?」、「要花多少錢?」,

但在我國醫療技術日漸進步,及健保補助之下,已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效果以及更低的經濟負擔,但病患對開刀、或化療等的恐懼感,則需要醫病之間的良好溝通及詳加說明,還有病患本身面對的勇氣。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塊革命性的貼布將使蚊子無法叮咬我們?這是ieCrowd公司的賭注,他們生產了一塊改變生活的小貼布,這項計畫正在進行,近期將在蚊子猖獗傳播瘧疾的烏干達進行測試。

「美麗佳人」(Marie claire)雜誌報導,這塊對抗蚊子的貼布,使用的科學原理是,「蚊子是被我們身體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所吸引」,所以他們在技術上防止蚊子有效地感應二氧化碳,蚊子也因此無法叮咬人體、吸取血液。

這塊使用無毒化合物做成的貼布,像貼紙般的黏在衣服上,可以在48小時內阻止蚊子感應人體釋放出二氧化碳的能力。

這是一場革命,不只拯救人類免於在夏天被叮咬,還戰勝了在開發中國家中蚊子傳播的瘧疾和其他疾病。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時常會出現坐不住、上課東看西看、衝動性動作、看字跳行導致成績不理想等問題產生,而面對這些問題,醫師除了給予藥物治療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透過一些長期的因應對策,才能夠真正的讓小孩子擺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於日常生活上的干擾。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改善 應從三方面下手

 對此,台中慈濟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蕭亦伶表示,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必須針對學校、家長、孩子三方面進行溝通,及教導孩子行為上的應對技巧,她從這三方面,提出一些長期的因應對策。

 哪些技巧能改善症狀?報你知!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菸害防治法實施之後,室內空間一律不準吸煙,癮君子也都謹守這項規範,而相關單位戒菸班的推行,也讓許多菸友們投入戒菸行列。另外,因為衛生教育做得好、宣傳得夠力,大家也都知道要拒絕二手菸。不過,許多人可能都忽略了三手菸。

什麼是三手菸呢?所謂的三手菸,淺藏在室內的地毯、牆壁、傢俱……之中,甚至是老菸槍身上的菸味,這種看不見也聞不到的毒害,如果不小心吸入,或是人體接觸到,恐怕會對細胞造成傷害,甚至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中的報告指出,研究發現三手菸中的有毒物質,包括用於化學武器的氰化氫、打火機油中的丁烷、油漆稀釋劑中的甲苯、砷、鉛、一氧化碳,甚至還包括具高度放射性的致癌物質釙210等,共有11種高度致癌化合物。而菸害的暴露,沒有安全的範圍,尤其小孩子對於三手菸的菸害特別敏感。

很多人會以為只要在抽菸的時候打開窗戶、吹電風扇,甚至在別的房間內吸煙等方式,就可以不讓室內其他人受到菸害的汙染。但是研究早已證實,在家吸菸,不管窗戶有沒有打開,都會造成有毒物質在家中持續高濃度的殘留,即使香菸已經熄滅一段時間了,這些有害物質仍會在家中的物品表面上如沙發、地板、牆壁、衣櫥等家具上,以微粒的形式形成一層附著物,這些有害物質,同時也可附著在飛塵上頭;甚至成為揮發性的有毒複合物,在經過數天之後,飄散在空氣當中。比較可怕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出入於那個被污染的空間的人,就會一直暴露在這種所謂的三手菸菸害當中。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喜歡敷面膜增加皮膚保水度、緊緻度,但一旦敷面膜時間過長,就會引起皮膚缺水、皺紋橫生。皮膚科醫師朱芃年指出,臨床上常遇到不少上班族因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加上常打電腦、玩智慧型手機,導致臉部水份嚴重流失、細紋增生,回家後想敷面膜保養肌膚,卻又因為敷的時間過長,面膜反將皮膚水份吸乾,使缺水問題更形惡化,便很容易長出皺紋,造成二十五歲上下就開始出現各種細紋、現出老態。

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因素也會造成肌膚水分流失,讓臉部乾糙、無光澤,或出現細紋,而光靠保養品、面膜只能暫時讓皮膚角質部份保有水份,效果短暫而有限,事實上,皮膚是否水嫩、光滑,肌膚組織中「透明質酸」(HyaluronicAcid)含量充足與否是重要關鍵。

朱芃年醫師分析,透明質酸是人體天然物質,用來保濕皮膚、支撐組織,隨著年齡老化,加上熬夜、不當飲食、壓力等因素,都會讓透明質酸加速消失,使肌膚彈性變差,出現皺紋、黯沉。

目前在韓國、台灣,醫學界已研發出一種水光注射新技術,可將透明質酸注入皮膚真皮層,與細胞進行水合作用,進而改善皺紋與乾燥現象,讓肌膚回復水嫩、緊緻質感,效果約可維持半年左右。

瓦恩工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